(上接1版)黄南州在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黄南州被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河南县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走实生态路 绿色黄南培育特色产业
从小农户生产到产业化经营,从粗放型开发到精细化管理,从草场退化、草畜矛盾再到科学养畜、草畜平衡,黄南州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村走在了特色生态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前列。
2011年,拉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10年多探索与实践,以草地和牲畜入股组建合作社、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牛羊统一销售、用工按劳取酬和收益按股分配的“拉格日模式”逐渐形成。
现今,“拉格日模式”已成为青南牧区特色生态畜牧业产业的黄南样板,被推广到全国。
据介绍,黄南州近年来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州为抓手,突出做优做强牦牛、藏羊、高原夏菜(果品)、冷水鱼、有机饲草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山水黄南·绿色农牧”高质量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黄南州深度挖掘古村落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特色优势,构建以文化同仁为主,联动四市县乡村的传统村落民俗、民宿体验旅游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从单一发展到三产融合,黄南州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目前,黄南州创建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4个、示范乡镇产业基地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17个、乡村旅游试点村6个、乡村产业车间提升工程12个,同仁、尖扎两市县以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黄河岸边的德吉村是黄南州尖扎县易地扶贫搬迁村。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尖扎县采取“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依托搬入地地理资源的独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了水上游乐、露天沙滩、垂钓等娱乐项目,打造了百亩观赏性花海和蔬菜、果品农事体验园等。
“2021年,德吉景区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8%,旅游综合收入615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门票收入120万元。”尖扎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村里人的就业。截至目前,德吉村已经安置了生态公益性岗位181名、旅游服务人员22名、村警2名、水管员2名、环卫工15名、保安10名、光伏管理员15人以及其他岗位7名,另外安排了30户群众发展农家乐、38户群众经营特色小吃,引导群众走旅游脱贫致富之路。
尖扎县德吉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现已成为尖扎县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爆点”和尖扎的一张旅游名片。
文化铸魂生态 黄南造就文明样板
登临高处,俯瞰黄河,天地辽阔,万物滋长。堆砌百米的和日石经墙、精美绝伦的藏区唐卡,在山水黄南这片灵秀之地格外耀眼。
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黄南州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其中以热贡文化、黄河文化、蒙藏文化等构筑的草原生态文明更是绚丽多彩。
近年来,黄南州坚持以生态文化培育和弘扬为保障,不断强化人与自然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开展生态环保和绿色价值观教育。
“通过打造美丽特色小镇、生态旅游景区景点,依托自然保护地周边城镇、村庄、林场、牧场和社区等,设立公共服务和游客接待中心,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打造成自然生态体验区和环境教育展示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引导和吸纳当地群众通过参加生态保护建设增加收入。”黄南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黄南州加大对文物古迹、古村落古建筑、农牧业遗迹等的保护力度,探索建立“村两委+”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民生发展生态保护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当地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黄南州还在深入推动“两山”转化上作示范,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推进自然保护地内群众转产增收。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一个个“守绿换金”的生动故事在广袤的黄南州山水沃土上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