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论坛 把“两个确立”融入血脉、付诸行动 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春光好时节 植绿正当时 在春花烂漫中砥砺奋进

第A7版:论坛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五   07

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标明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新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遵循。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就要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自信,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民族团结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积极引领各族人民群众增强道路自信。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使命感,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复兴的政治高度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坚决抵制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言论,努力维护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局面。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就要夯实制度基础、体现政治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要求,解释宣传好制度精神,巩固发挥好制度优势,让各族人民群众真正了解、真情拥护、真心追随。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铸牢共同体意识

铸牢共同体意识需要夯实观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体现了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政党观、制度观,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思想观念植根于现实生活,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厚植现实基础。要建设好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保证“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巩固各民族兄弟间共生、共赢、共享的紧密联系。

铸牢共同体意识需要激发情感共鸣。共同体意识不能凭空产生,动真情才能受感召,有共鸣才能有认同,必须激发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共鸣。要传递民族团结的声音,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到心坎上、融进血脉里,持续凸显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情感纽带,促进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需要入心入情入行

民族团结工作需要以真心换真情。“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团结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文件流转、会议传达上,需要投入真心、真情、真力气。要用心观察分辨、换位思考,根除“表面文章”和“差不多”思维,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有弹钢琴的本领,又要有抓重点的能力,要加强研判分析,透过纷杂表象发现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核心矛盾,找到“导火索”,抓住“牛鼻子”,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要和各族人民群众交友交心、真诚相待,充分认识各个民族的现实情况和特殊实际,及时了解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愿望心声,寻找巩固共识,尊重合理差异,与各族人民群众做互相理解的知心朋友。要切实把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和发展需要放在心头上、落到行动上,“人溺犹己溺,人饥犹己饥”,以真言真行解决实际问题,以真心真情换取信任信赖。

民族团结工作需要同心聚合力。“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各族人民群众要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必须首先心在一起、想在一起。要将心比心、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充分了解和回应各族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平等相处、友好交流。汇聚发展合力,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来。 作者单位: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