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学副刊 意蕴黄南 古浪河的山间小路 与大河对话

第A7版:文学副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9 日 星期五   07

古浪河的山间小路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也是一条陡峭险峻的山路,在我的心中,更像是一条挑战自我的心路。它,就是位于尖扎县当顺乡古浪河村的山间小路。也许,在十几年以前,或者再往前一点,二三十年以前,这条小路的情况会比现在要好一些。听当地村民们讲,当时在这条山路上每天都有很多人上上下下行走,有从山顶的家里到山脚下的水浇地里干活的,也有从山上赶着牛羊下山去换钱的,还有从下面农田里忙完一天的农活后赶着驮有沉重东西的骡马急着上山回家的,甚至有人每天会来来回回往返好几趟。由于这条路是当时全村通向外界唯一的一条小路,想必那时在这条路上走的人一定很多很多,而且非常热闹,不像现在如此冷清。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我想再补上一句,再好的路也需要有人经常走动和维护,如果长期不走也不维护,路慢慢就消失了。这条山间小路,人们经常走动,就是一种最好的维护了。这条小路是以前住在古浪河村山顶上的人们在长年累月的劳作中走出来的,现如今长期不走而渐渐变得模糊不清。也许,再过几十年就根本看不到这条路了。

近年来,随着尖扎县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农村牧区的公路交通、住房、农田、水利、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特别是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立足县情实际,针对一些地方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恶劣、农牧民生存条件差、发展无希望、脱贫难度大的实际,采取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办法,大力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搬迁后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实现了小康。像当顺乡古浪河这样的村已经整体搬迁到了县城附近或居住条件相对较好的移民安置点,居住在国家投资建设的搬迁点宽敞明亮的新房里。虽然,这里的山顶上依然矗立着一个挨一个的旧庄廓,大多数的房屋在移民搬迁的时候都被撤走了,只剩下极少数还没有拆走的土坯房,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屋顶的许多地方已经塌陷,院中长满了杂乱的荒草,堆积着拆迁时留下的土堆和各种各样废弃物,如果站在这个村庄的地势较高的西面向东面远望,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定是一片狼藉和断垣残壁。现在,这里再也见不到曾经的生机了,唯一能见到的是遍地的萧条景象和没有人烟的静寂与孤独。

从山下到山顶的这条偏僻幽静的小路,经过这些年的风吹雨打和日晒,已经被岁月侵蚀成完全不同的模样,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了原来的样子。这条小路极为陡峭,现在到处填满了从山坡上滚落下来的碎石和沙砾,有的地方已经被泥石流冲得没了踪影。要走过这样的路段必须要格外小心,只能侧斜着身体,两手要牢牢抓地,两脚要踩实每一点、踏稳每一步,才能小心翼翼地过去,如果用胆战心惊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走在这种狭窄陡峭的山间小路,不但要处处提防上面的石头滚落下来,还要留意路边是否还有最后的救命稻草。有些在山脊梁的路段,眼睛只能向上看,根本不敢向下看,如果看了,一定会头晕目眩,恐慌至极。

岁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绘画老人,他既能在空白的纸上画出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也能将原有的山路抹成大自然本来的模样,让人怎么也看不出这里曾经还有过狭窄的山间小路。今天的年轻人,再也不会像他们的祖辈们那样去攀爬这条处处充满危险的小路,他们宁愿多走几十公里的平坦大路,也不会冒险去走这条小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这么幸福,他们很难想象祖辈们曾经如何在这条陡峭崎岖的山路每天上上下下行走。我想,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一辈子也很难忘记这条山间小路,因为他们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在这里流过泪洒过汗。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搬迁后,这条山间小路也许就成了他们记忆中永远的乡愁。

也许,有人会问我,一条平平常常的小路有啥好说的?我想说,这条山间小路看起来和别的山路没啥两样。但是,我觉得这是一条非常特别的路。特别之处不在于它的陡峭险峻,也不在于它的蜿蜒崎岖,而在于它的神奇。这条小路看似平平常常,却非同凡响。因为,在这条路上,曾经走出过一位对藏族现代文学做出过巨大贡献并在整个藏区享有极高声誉却英年早逝的文学大师,他的思想至今闪烁着巨大的智慧和光芒。这里,是端智加先生的故乡,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走在端智加先生曾经无数次走过的山间小路上,觉得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我有幸陪同青海日报社的两位老师,在当地一名年轻司机的带领下,行走了一次端智加笔下的羊肠小道。 除了这名司机之外,我们其他几个人都从来没有走过这条路,都把想象中很好走的羊肠小道当成现实中要走的小路,因此,他俩从省城西宁来时也就没做太多的爬山准备,我也来不及回家换鞋,穿着每天上班时穿的皮鞋就跟着他们从单位出发了。汽车离开县城驶过尖扎黄河大桥,一路向南穿过长长的大半个隆务峡谷之后,快到与同仁交界的隧道口处,拐过对面向阳而居的美丽古浪堤村,再向西经过幽深的青春瀑布,来到古浪河村山脚下尚未完工的铺满碎石的新建停车场,这里是车道的终点,也是步行通向山顶古浪河村山间小路的出发点。出发点没有路,我们只能跟着这位年轻的向导,凭借他在十几年前曾经走过的模糊印象在陡坡上攀登,上到半山腰的脊梁处才渐渐看清了这条山路的痕迹。听司机说他也是这个村里的人,曾在十几年前走过这里,那时候从山脚下走到山顶只需要半个多小时。我们估算着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也并不是太远,心想可以轻轻松松就能够爬上山顶,可是谁都没有料到,昔日的羊肠小道在今天竟然如此难以行走!

在爬上山顶的时候,报社的两位老师无不感慨地说道:“如果不是为了写稿子亲身体验端智加先生的生平事迹,打死我也不会来爬这样危险的山路!”

我开玩笑:“你说的一点也没错,今天我是舍命陪君子。只要你们更好地宣传尖扎,不论发生什么,我都觉得非常值得啊!”这样说的同时,我内心深处对他们的敬业精神敬佩至极。

就这样,我们就像当年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一样,一行四人相互搀扶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山顶。到了山顶,这条小路一下变得宽阔了许多,五月的青草似厚实的绿毯铺在我们脚下,在我心中从山脚下带上来的那种莫名的恐惧和忧愁顷刻间烟消云散,也像一块大大的石头从心里落地,全身突然间轻松了许多,心情也变得好起来。始终走在最前面的报社老师兴奋地说:“今天我们的体验虽然很辛苦,但是非常值得!”

十分艰难地走到这条小路的尽头,也最终成功地登上了古浪河村的这座山顶。登山过程中,时间好像静止了似的,变得格外漫长。在这漫长而又艰难的体验中,我们每向前进一步,就离目的地靠近了一步,虽然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远,也看不见山还有多高,但是只要坚定意志,努力向前,就总会有到达的时刻。登顶后我觉得,一个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只要肯努力攀登,就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我不知道一路同甘共苦的记者老师们体验到了什么,但是我想他们的感受一定比我还多,尤其是对于更多地了解端智加肯定会有莫大的帮助。通过体验行走这条小路,也使我对端智加先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能够更好的理解端智加和那个时代的人们走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的苦闷和忧愁,长期吃不饱穿不暖的无助和悲伤,也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和他那个时代的民族勇敢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开拓精神,奋进拼搏和顽强执着的战斗精神,以及他们自古以来所特有的善良质朴、乐观开朗、豁达豪爽的民族品格。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