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文化瑰宝;传承发展,利民惠民。
藏医药历史悠久,是藏族人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民族医学。
黄南州作为全省藏医药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不但富集具有耐寒、抗缺氧、生物活性高等特点的中藏药材资源,还是名副其实的“药王谷”,被誉为“藏药材生产的天堂”和“中藏药材富集的天然博物馆”。
近几十年来,黄南州藏医院不断加快以藏医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的藏医药联合研究开发,让藏医药发展走上快速发展轨道,藏医药的传承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筛选原材料
藏医诊疗
细处着眼 传承创新
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广大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实践的产物。它先后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内蒙古、云南等地传播,为各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藏医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藏医药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十世班禅大师的亲切关怀下,原黄南州政协副主席、著名藏蒙医专家尕布藏带领甘青等省内外藏医药骨干人才,以黄南州藏医院为研究开发基地,邀请原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一代藏医药宗师措如·泽郎精心指导,在成百上千个处方中反复对比研究,组织团队有序开展系统规范的药学、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在对藏药民间用药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安多地区成功研制生产了“佐太”“七十味珍珠丸”“仁青章觉”“仁青芒觉”“仁青佐智达谢”5种对各种急慢性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作用的名贵藏药“仁青日吾”(民间俗称“珍宝丸”),结束了在黄南乃至安多地区不能生产“珍宝丸”的历史。此后,经过一批批黄南藏医人的传承、创新,逐步催生了三十一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尔茶丸等多种针对肝胆、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类高原疾病有显著疗效的藏药。
如今,黄南州藏医院结合药物储存条件好、产量高的特点,融合传统和现代技术开展制剂研发生产。随着现代化制剂中心的投用,院内生产的藏药能确保全州28万群众的用药需求,全院已形成了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藏药研发产业链,并在2000年获得了院内制剂许可证。
黄南州藏医药制剂中心的建成投产,使黄南地区今后的藏药应用底气更足,群众对藏药的信心更强。2008年,该院制剂中心新建两层净化车间,设有丸剂、散剂、涂剂等现代化生产线,配备了先进的制剂设备。自此,藏药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2020年,该院可独立配制完成255种藏药制剂,89种已纳入国家乙类医保目录。院内藏药制剂在省内6家医疗机构及13家乡镇卫生院调剂使用,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的“热贡藏药产品。”
2021年,该院制剂中心藏药产值达613万元。
小处着手 以小见大
迎着七月的朝阳,记者走进黄南州藏医院制剂中心,循着扑鼻而来的藏药馨香味儿,随工作人员来到藏药生产车间。
一大早,制剂师、质检师李加东智就和同事一行准时换上洁净的工作服,在做好消毒防护后,开始选材、清洁、炮制、制丸等工序。
藏药生产工序复杂、制作内涵深奥,关乎百姓用药安全,不能有丝毫疏漏。车间内,藏药制剂师和质检师28人,每人分工不同,紧张有序地对药材进行提取、浓缩、制粒、总混等工序,所有药品均需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甚至更长时间的炮制才能制成成品。总混颗粒经检验合格后,便进入了包装线。在包装线上,经精准分装、装盒、装箱、检验……一箱箱包装好的药品最终进入用药领域。
“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2年,对制剂过程了然于胸,但是面对新的疾病和标准化的制作原理,我仍然需要持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保证不被新时代所淘汰。”李加东智深有感触地说。
“比如这个三十一味松石丸,得经过40天的炮制,通过质检合格后,才会送往装续车间,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李加东智介绍到。
据了解,三十一味松石丸是该院执行研制的治疗肝胆疾病的藏药,2004年便取得了国家专利,并荣获国家专利发明一等奖。它的出现,可以说,为全州肝胆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工作人员全年几乎“泡”在车间,负责所有药物的制作流程和质量检测。严格执行选材、制剂、成品、质检等一道道标准工序,车间内独居特色的操作流程、科学规范的生产工序,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深切感受到,看似简单的“制剂”,其实蕴藏着对藏医药弘扬与传承的秘诀。
据了解,目前黄南州已发布藏医药非遗项目24项,14项属于藏医常用诊疗项目,其中藏医“能秀”推拿疗法、七十味珍珠丸“欧太”炮制技艺、藏医“建么兹”疗法、藏医蒸浴疗法等4项是黄南州藏医院申报和保护的文化遗产项目。
此外,为做大做强黄南藏医药产业,在对口援建“天津援青”项目中,黄南州藏医院将进行整体搬迁,计划占地100亩,总投资达12202.04万元。建设项目包括药浴诊疗综合楼、门诊楼、住院楼、制剂楼等用房及相关附属设施。届时,优美的就医环境、民族专家组成的骨干队伍、传统藏医的特色治疗,将让该院成为黄南州及毗邻地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
这一切,让我们不仅看到了藏医药的发展前景和藏医基础理论的独特魅力,一次次技术攻关和顺应时代的产业革新,吹响了青海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时代号角!这一切,都更好地推动了黄南藏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实处着力 治病救人
上千年来,藏医药始终守护着高原群众的生命健康,在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皮肤疾病方面有着奇特功效。就像藏族群众常以“祝您身心健康!”向亲朋好友送祝福,藏医认为身体和心理同时达到健康状态才是完美的。因此,藏医对治未病十分重视。
今天,黄南州藏医院正以此为基础,发挥着“大”作用。
走进医院就诊室,藏药的清香就扑鼻而来。“藏医治疗效果确实好,今天是我住院的第3天,痛感已经减轻了不少。”正在做针灸治疗的患者才太吉说。
58岁的才太吉是同仁市扎毛乡的村民,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7年了,期间,她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直到2020年来到州藏医院治疗两星期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而今年就诊,是由于到高寒山区挖虫草,食用凉性食物后,导致旧病复发。
“因气候、海拔、饮食等多方面原因,这里很多农牧民患有关节炎、高血压、肝胆病、胃肠炎等疾病。像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顽固性疾病,我们通过药浴、针灸、热敷、口服藏药等内外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去年,我院共有412例患者治愈出院。”外治科主任杨忠先介绍到。
由于藏医药在治疗未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方面有良好的功效,诊疗服务价格低廉,所以许多农牧民都会选择看藏医。拿去年来说,仅肝胆疾病患者,州藏医院就收治了335例,疗效特别明显。
“我院曾将两例被判了‘死刑’的肝癌患者医治成功,他们年龄分别是35岁和29岁。”说起藏医药,肝胆科主任周先卡有感而发。
原发性肝癌号称癌中之王,人皆惶恐。而藏医独辟蹊径,在治疗肝癌时从病因、季节、年龄、体质、生活环境、临床症状等方面辨证施治。因为不同的病因在治疗上迥然不同,一部分使肝癌细胞休眠,而一部分则通过药物的配制应用促使癌瘤消亡。内服药品以仁青、佐塔、仁青芒觉等为主,临床再配以天然牛黄、藏红花、天然麝香等,通过别具一格的治疗手段,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让一些肝癌患者得以重生。
不仅如此,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初始,黄南州藏医院就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在预防疫病方面提出名医推荐处方、基本预防性用药和饮食起居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机制,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制生产出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防瘟九黑散、防瘟喷剂、防瘟熏香等藏医药防疫产品,免费向易感人群、一线工作人员发放全疗程藏药汤剂,让藏医药发展紧跟群众健康需求,提升了藏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正如黄南州藏医院副院长杨杰才让所说:“藏医治未病范围广、内容多,通过提供情志、饮食、运动、藏药干预调养和非药物干预调养,使身心健康相协调,达到防微杜渐,降低疾病发生率,其重在深入挖掘、继承发扬、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所以我院在藏医药领域的研制开发从未停止。我们针对糖尿病、骨关节炎、痛风、面瘫等病症,研发配制藏药‘木布涂剂’‘十八味果愣散’‘金尼萨克涂剂’‘面瘫精华油’等多科藏药制剂产品,就是为了给我州乃至整个安多地区藏医药的保护、传承和高质量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为群众健康,让藏医药在医药领域走得更远!”
没有传承,藏医药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藏医药发展就没有活力和未来。
如今,黄南州藏医院已建成8个重点特色专科,并结合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特色与融合、传统与标准,将黄南不断打造成青海省中藏医药发展的新高地,让中藏医药在这里劈波斩浪、奋楫前行!为周边藏区藏医药发展历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在推动藏医药事业“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黄南州藏医院发挥了藏医药治病救人的宗旨,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的同时,也让藏医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不断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