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我们迎来第22个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自设立以来,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且三餐不定时、饮食无节制、精神压力大,“六高”:高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应激(精神紧张与心理压力)导致心梗发生率不断攀升。
心梗随时构成健康与生命的威胁,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心梗,远离心梗。
1.什么是心梗?
“心梗”即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近年来,我国心梗的发病率显著提高,也逐渐呈现年轻化。
2.哪些人群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侵袭?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继而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人群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吸烟、超重或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另外,如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的人群,也要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3.心梗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心梗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常常位于胸部,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钝痛等,可放散至左肩部、左上肢、背部、下颌部,也可能表现为咽部紧缩感。胸痛通常持续10~20分钟以上,伴有出汗、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心梗发生前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对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一旦出现心前区不舒服、心慌、腹痛、头晕、血压突然降低、晕厥等,都要警惕。
编辑:黄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