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宣传主题是“坚持早期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我国作为一个“肝炎大国”,肝炎给广大民众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多重伤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肝炎那些事。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所有肝脏炎症的统称,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通常我们所说的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但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肝炎。
5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以乙型最常见,我国是乙肝高发国,约8%的人群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肝不好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1.食欲不振
肝脏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
2.易疲劳
肝脏有问题会导致长期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人体出现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头昏耳鸣等现象。
3.蜘蛛痣和肝掌
一些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常见于脸部、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肝掌则常出现在手掌两侧。
4.黄疸
肝脏出现问题会导致肝细胞破坏,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引起黄痘,通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等发黄。
5.出血
肝脏出现异常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导致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状。
肝脏最怕这些:
1.肝炎病毒
所有的肝炎病毒都是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而乙肝、丙肝病毒还有可能产生慢性损伤,导致肝硬化、肝癌。
2.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容易造成体内脂肪代谢压力增加,多余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引发脂肪性肝损伤。
3.吃药太多
绝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乱吃药会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并没有什么解酒药、保肝药。
4.过量饮酒
酒精对肝脏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个体之间易感性差异很大,但总体上,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酒精性肝病风险也就越高。
警惕这些常见肝病:
1.甲肝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预防措施:注射甲肝疫苗;避免与甲肝患者共用茶杯、餐具等;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2.乙肝、丙肝
传播途径:乙肝、丙肝的传染途径基本一致,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
使用严格消毒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进行规范严格的乙肝母婴阻断处理。
3.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可能跟内脏与肝脂肪组织增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系。
4.肝癌
多数肝癌患者都是由慢性乙肝感染者和慢性丙肝感染者转变而来。
预防措施:不吃发霉的食物,发霉的食物( 特别是花生、红薯、甘蔗等)含有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不要饮酒,乙醇的代谢过程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性毒害作用;保持健康体重,不过胖或过瘦;乙肝、丙肝慢性感染者必要时积极治疗;定期体检,特别是乙肝或丙肝患者等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