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莉,女,41岁,一级教师。
支援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
受援单位: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高级中学。
援青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
2021年8月23日,带着对高原的一份憧憬,我来到了黄南州这片陌生的土地,亲眼见到了藏族的孩子,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我的心就被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融化了。我告诉自己,这里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这里需要我,我要在这里播种希望!
在我们到来之前,孩子们接受的都是藏语教材和讲藏文的老师,讲普通话的我和孩子们沟通起来略显不畅。他们在课堂上少言少语,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用汉语精准表达内心想法。不管什么原因,没有声音的课堂就代表着我的失败。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谈天说地,一起玩,一起跳,并利用班会课增加更多的思想交流,很快我们就熟悉起来,感情到位了,一切水到渠成。
果不其然,在我的鼓励和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开始试着张嘴。慢慢的,我们的课堂不但有音,还有“乐”。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针对性地精心备课,多次模拟演练,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争取让每一堂地理课都达到高效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化繁为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我认真讲解和批改每一道习题,举一反三,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夯实基础知识。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并复习巩固地理知识。有一次,达瓦尼玛同学由于生病耽误了不少课,休息日也回不了家,我征得学校和孩子本人的同意后主动给孩子补习,落下的课很快就都补上了,看到孩子感激的眼神,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他该为妈妈感到骄傲吧……
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工作能力非常认可,给我们布置了重要任务,无论是展示课、试卷命题还是作专题交流和社团辅导等,我都能够出色完成。付出就有回报:在每次的考试中,我们的成绩遥遥领先,再次擦亮了黄南州天津班这个品牌!
为了更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和当地的老师经常一起教研,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有时还研究黄南的花草树木……共享资源,认真聆听其他地理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共同探讨研究,找到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探究改进措施,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与此同时,我还和当地的老师一起沟通教育学生的方法,争取让班上每一个同学都不掉队。
在民高的这段时间,我始终不忘天津市、滨海新区领导对我们青海支教团队的殷切希望。到这里不但要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更要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
在这里民族差异没有成为我们沟通的障碍,我们互帮互助,感情日益深厚。尤其在防疫期间,学校实行了提级管理,由于水土不服,学校食堂的饭总让我们肠胃不适,但作为援青人就要有吃苦的精神,不但要吃苦,还要把苦变成甜,坚持终于等来了解封。
在天津援青指挥部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关怀。有些事情到现在历历在目,从刚到黄南手被割伤,热心的胡主任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救治;再到中秋节前夕汪局长坐着公交车,自己掏腰包给我们买了中秋节礼物;指挥部领导在教师节来看望我们,指挥部开展各项暖心活动,都让我们这些离家千里的人们踏实地投入到工作中。
短短一年时间,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成长了,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业务层面,都比来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思想上,我更加积极要求进步,深深体会到中央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战略的伟大意义。作为援青人要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勤恳,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调配,做人做事追求高标准。让自己成为太阳,光芒四射,照亮别人;让自己成为高原上的点点星光,照亮孩子们未来的梦。
在业务方面,我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人才比我更加努力,恰恰印证了“学海无涯,教无止境”这句话。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且要因材施教、因人定法,这样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在国家阳光政策的照耀下,可以让我的点点光热,给老师和学生带去点点温暖。
人生的意义对于我来讲就是不断地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来到黄南,登上世界屋脊,让我有了提升自己的空间和机会。站在高原上,所有的困难都变小了,内心却慢慢变大了……工作即将结束,但是黄南的从教经历,赋予我更高的要求与责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仍将一如既往地以一名援青教师的高标准来严于律己,不断进取,为教育事业奉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