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夏日的一片深绿中悄然到来,立秋虽非入秋,风中的一丝清凉亦可解烦忧,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
近日,闷热潮湿的“桑拿天”强势来袭,潮湿闷热容易中暑,广大市民朋友们要注意防范!什么是中暑?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
一、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重视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
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工作强度大是主要诱因,老人、儿童及有基础慢性病者易发。
二、中暑初期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烧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度中暑:除轻度中暑的症状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中暑科学急救,记住这几步:
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以利呼吸、散热。
降: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酒精擦拭等。
补:补充液体、淡盐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如何防暑降温?
①及时饮水
天气炎热身体出汗量大,需保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可以消耗;
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水、茶水,饮料要适量。
②外出做好防晒
尽量避免在最炎热时段外出;
外出时穿戴好防晒用品,比如戴帽子戴墨镜,穿防晒服,打遮阳伞等;
最好在皮肤裸露部分涂上防晒霜,可以有效避免晒伤。
③吃些“酸”味促进消化
夏季炎热,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脾胃功能下降,吃些“酸”味食物,可敛汗止泻、祛暑,预防因为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比如西红柿、柠檬、山楂等。
④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身体消耗大就容易感到疲劳。
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恢复体力。
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不醒,切不可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者呕吐窒息。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心脏骤停,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